两人一拍即合,当天下午就去买了绿豆和煮酸梅汤的材料回来。因为天气热,停止了做鱼片,以及减少了鱼丸,早上还是来得及熬了一锅绿豆汤和一锅酸梅汤。
第二天早晨,不少来吃早餐的客人都看见了,平日里常来的小摊子前面挂起了一条白布,上面写着“冰镇绿豆汤、酸梅汤,两文一碗”。
客人们都纷纷前来问个究竟。
李青禾便笑盈盈地告诉他们:“确实有冰镇的绿豆汤和酸梅汤,要不要来一碗,午时说不定就没了哦。”
“平日里的绿豆汤和酸梅汁,也才一文钱一碗,你这会不会太贵了?”有人质疑。
“可是我这是冰镇的哦,夏日里喝一碗冰冰凉凉的,不比喝两碗普通的强?”,其实李青禾也想薄利多销,可是现在人手不够,也不敢轻易请人,等会儿把这个制冰方法泄露出去了,得不偿失,她可是急着租铺子呢。
“那行,我就买一碗绿豆汤试试”,一个穿着文土长袍的中年男子道。
“好嘞”,李青禾笑眯眯地盛了一碗绿豆汤,然后打开一个木箱子,翻开里面盖着的棉布,露出晶莹剔透,冒着寒气的冰块,在众人赞叹不已的声音下,放了俩块进去。
“唉,怎么只给两块啊”,那中年人急了,那冰块只比他拇指大。
来钱
“莫急,绿豆汤本来就是冰镇过的,这会儿正冰冰凉凉呢,这些冰只是给大家看看的”,看到了冰,才不会觉得她是在骗人。
那人接过绿豆汤,立即喝了下去,冰冰凉凉,沁人心脾,清爽又解渴,“好,确实冰凉解渴。”
众人见了,有一两个也来饿了一碗试试,不过大部分都只是看看,毕竟这会儿是早上,还没有那么热,而且三文钱对于多数人都贵了,加两文都能吃一大碗鱼粉咯。
等到午时,来喝绿豆汤和酸梅汤的人才多起来,只是冰都化了大半了,幸好绿豆汤和酸梅汤用坛子装着,依旧是冰冰凉凉的,来买的人络绎不绝,没一会儿就卖完了,不少没买到的,都催李青禾她们明日多熬点。
今天高兴得脑子抽了,上午没啥喝饮品的客人,应该买完上午的鱼粉再回去冰镇才对。
第二天,除了把米粉的各种材料都准备好之外,还熬了绿豆汤和酸梅汤各一大锅,放一旁晾着,早餐高峰期过去了,再回来制冰冰镇它们。
由于昨天中午的绿豆汤和酸梅汤卖得太快,今天还特意多熬了些,但感觉还是不够,才刚到午时,就已经卖出去了不少了。
“娘,我在这里看摊子,你回去再熬两锅来吧,下午应该还能卖”,李青禾对方桃说。
“诶,好,我这就去。”
炎炎夏日,路过的行人只要口袋里不怎么窘迫,都愿意来喝上一碗,一碗冰镇过得绿豆汤下肚,解暑解渴不说,还让人心旷神怡。
等到下午清点收入的时候发现,光绿豆汤和酸梅汤,就挣了将近一两银子,这在李青禾的意料之内,但方桃却高兴得双手不知道摆哪儿,做事也没头绪了,光在房间里团团转。
李青禾坐在床上看得好笑,道:“娘,你冷静点,这才一两银子,以后还有挣更多的时候呢。”
听了女儿的话,方桃才发现自已兴奋过头了,便稳稳心神,道:“禾儿,你说得对,只是我这会儿实在太高兴了。”
次日便是五月二十五,陈氏定然也会来集市,等买完米粉后,李青禾帮着方桃把东西都收拾好推回了李家院子里,便让方桃自已制冰,她去集市找陈氏说事。
陈氏果然来了,挑了些嫩南瓜和丝瓜,还有豇豆来卖。
李青禾直接说明来意:“奶奶,你回去之后帮我去别的村收一些土房子墙上刮下来的白色粉末吧,不要在自已村收。”
陈氏不明就里,问:“要那些是干嘛用的?”
“你下次给我送来就知道了,别人问你,你就说是要入药的”,李青禾交代道。
“行,那要收多少?”陈氏知道自已的大孙女从不做无用功,她自有她的道理。
“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吧,尽量不要让我们村的人知道”,李青禾也不是很想防着自已村的人,但是人心隔肚皮,之前就有不少人打听陈氏酸笋的做法了,若是被他们知道了,说不定又要打听她们要硝石做什么。
“好,我知道该怎么做”,陈氏回道。
“好嘞,那我先回去帮忙了啊”,李青禾说着就准备走。
“哎,等下”,陈氏把她叫住,然后拿起放在后面的一个背篓递给她,道:“这是自家的一些南瓜丝瓜豇豆还有鸡蛋,你拿回去吃,县城里什么都贵,原是打算卖完东西之后去看看你们的,你既然来了我就懒得跑一趟。”
“好嘞”,李青禾高高兴兴地接了过来,背到背上,问:“那我走了?”
陈氏笑着挥挥手,“好,去吧。”
回到租房时,方桃已经把冰制好,她赶紧撸起袖子帮忙。
这几日陈氏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已儿媳和大孙女在县城挣的钱不少,家里娃娃们这些天不仅天天能吃饱,也不用几个人分着吃一个鸡蛋了,还时不时有肉解馋,心里的重担轻了不少,人看着都比当初那个面上满是愁容的老太太年轻几岁,这会儿正面带微笑去村南找冯婆子。
冯婆子这会儿正在自家院子纳一个鞋底呢,陈氏笑呵呵道:“秀莲,明日你家老二有空吗?明日可有空跟我去一趟县里?”
秀莲是冯婆子的闺名,即使现在冯婆子已是当奶奶多年的人了,陈氏还是这样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