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又是午时过了便收摊,午时后就很少有客人来,呆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回去多做些鱼丸,刚才有客人来吃完了米粉,还想买斤鱼丸,她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生意,便想着下午不如多做些鱼丸,第二天卖粉的时候顺便卖鱼丸。
跟方桃一说,方桃也觉得可行,两人把东西东西带回去擦洗干净,就去了菜市场。
买了几条大草鱼,回来就忙活开了,在小厨房里当当当剁鱼肉,她和方桃轮流剁,最后两个人手都快废了才剁完,好在鱼肉好剁,要换了猪肉,估计两人也剁不了多少。
一下午总共做了将近四十斤的鱼丸,李青禾装了十来个,给贺氏送去,想了想又装了些,给对面的新租户。
原来的租户在她们搬来没几天,就从乡下来退租了,说是老人年纪大,他们不便经常在外面。
新租户是搬来有十几日了,是一对二十出头的夫妻,丈夫每日早出晚归,据说在一个铺子里做伙计,妻子就在家里做一些针线绣活。
他们原来是在一富人府上的奴婢,后来攒了钱,便给自已赎了身。
李青禾对他们的经历还挺好奇的,有次闲聊时便问了一句:“杏儿姐,你们以前在府里是不是过得很艰难呀?”,电视里大户人家的丫鬟老是动不动就挨打。
“倒也不是很艰难,老爷跟夫人都是厚道之人,本来我们也没想赎身出府,后来我发现自已怀孕了,奴籍的孩子以后也是奴籍,我们不想让孩子以后的路跟我们一样,才决定赎身的”,杏儿笑着说完还抚摸了下微隆起的小腹。
她继续道:“我们还是很幸运的,遇上了好的主家,不仅痛快地放人,走的时候还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银。”
那都是前些天的事了,这会儿她正端着碗,走去对面。
“杏儿姐,我给你们带了些鱼丸来,你们尝尝看”,门开着,李青禾只轻轻敲了敲门框。
杏儿这会儿正在缝一件小衣服,见到她便站了起来,接过碗微笑道:“这是你们要卖的,拿来作甚?”
“给你们尝尝呀,今天做得多,每天剁鱼肉,多有打扰。”
“无碍,我整日一个人在家,有点声音我还没那么寂寞呢”,杏儿把鱼丸倒进了自家的碗里,又用水把碗洗干净了才递给李青禾。
“好吧,我先回去了”李青禾也不是很会聊天,接过碗便要走。
等回到自家的厨房,又端着另一碗去了正屋,正屋的门也是开着,贺氏却不在,只有她儿子李盛在堂屋的圆桌上写字。
“你娘不在吗,我端了些鱼丸给你们”,李青禾问他。
李盛抬起头,眼睛亮了下,语气有些开心:“又有鱼丸呀?我娘出去买东西了。”
“是呀”,李青禾把鱼丸放到桌子上,看了下他写的字,她也不知道算不算好看,反正还算工整。
李盛见她盯着自已的作业,问:“你也识字吗?”
她收回视线,道:“我哪会认字,都没读过书。”
其实有些字还是认识的,但是不太确定,因为这些字不仅是繁体字,写法好像跟21世纪的也不太一样。
“那你想不想认字,你要是想认字,每天这个时候可以来找我,我边写字边教你,不过我有个要求,你每三天给我一碗鱼丸”,李盛仰着头,眼里是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童真。
李青禾确实想认字,学会认字写字好多时候都方便些,可惜一直没机会,这会儿听了他这样说,心里便蠢蠢欲动,便道:“那好呀,那我现在就开始跟你认行不。”
“没问题,我去把我去年的三字经拿给你看”,说着便爬下了凳子,哒哒哒跑进房间,没一会儿又哒哒哒地跑出来,“你坐我旁边,你跟着我读。”
“好嘞”,李青禾喜滋滋地坐下。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
稚嫩的童音与郎朗的书声,贺氏回来之后看到一大一小两小孩在堂屋读书,也不打扰他们。
尴尬
就这样,李青禾天天来跟李盛认字,刚开始贺氏还担心影响到李盛学习,后来发现她的担心很多余。
李青禾这丫头很聪明,很多字读一两遍就记住了,这让她儿子有了压力,生怕教完三字经千字文跟百家姓就没得教了,每天学习的劲头比以前还足,贺氏很乐意见到儿子这样勤奋,还时不时给他们倒杯水。
“青禾姐姐,你这个字被我夫子看到了,铁定要打你手心的”,李盛小脸绷着,皱着眉看着李青禾写下的一整张纸歪歪扭扭的“李青禾”。
“咳咳,我练练就好”,李青禾尴尬,这毛笔字好难写,掌握不了笔杆,不小心还写成一团墨…
三字经跟百家姓她都学完了,便用李盛写过字的纸张的背面学着写字。
李盛心想老天果然是公平的,青禾姐姐认字的记忆力那么好,写字却没有天赋,都写了半个时辰了,还是歪歪扭扭,也不好意思打击她,便道:“那你再练练吧。”
后来又练了两天,她才把自已的名字写好。
在李盛那练完字回去,方桃都已经把米粉磨好了,李青禾怪不好意思的,自已每天帮做完鱼丸就去李盛那,剩下的事情都要方桃做,“娘,你下次等我一起做嘛。”
“不用,这些我做就行,又不累,你好好认认字,你可是咱家第一个识字的人”,方桃打趣道。
“哦,我就想认识字了,以后干嘛都方便点。”
“我知道,你就好好识字吧,你还用了他们家的笔墨,明天多端点鱼丸去”,方桃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