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朝廷外封诸侯王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制度。
诸侯王享有的权力和义务以西周分封的诸侯为基础,进行了适应时代的改良。
比如诸侯王嗣子都要入太学学习,并取得优秀毕业生资格后,才有资格继位。
比如每年缴纳贡赋、上表述职,诸侯国的国相由朝廷派遣等等。
加入到大中华贸易体系中,用自己的地方特色商品赚取天南海北的钱。
而宗主国朝廷将会提供三师的兵马,以及一万户人口为他们的天使投资,助他们打开局面。
一师两千五百人,三师分别为步兵师、骑兵师(看需求而转化为水师)、弓兵师。
一年后,建兴二十年夏,碣石港再次旌旗招展。
两百艘战船整齐排列,桅杆如林。
刘璿站在旗舰"定远"号上,看着甲板上操练的水师将士,也是心潮澎湃。
北洋水师兵马将会护送他前去建国就藩。
"大王,"水师都督丁奉上前禀报,"所有战船均已就绪,粮草充足。东瀛向导也已准备就绪。"
刘璿展开一幅海图,这是根据倭国流亡出来的浪人提供的信息绘制的。
上面详细标注了对马岛、九州岛等地的地形,甚至还有邪马台国的王城位置。
刘璿与自己的南莒国将军关樾对视一眼:"传令,启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舰队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先抵达半岛南端,然后首先攻占对马岛,并以此为跳板,进去九州、四国岛。
岛上只有少量倭人守军,见到庞大的汉军舰队,不战而降。
关樾在此建立补给站,同时派出斥候侦查九州岛的情况。
一个月后,舰队开始尝试登陆九州岛。
当地部落首领试图抵抗,但在汉军的强弓硬弩面前不堪一击。
关樾按照刘禅的指示,对抵抗的部落,立刻灭掉。
消灭掉抵抗者后其余人,全部抓为奴隶,修城铺路开荒,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就在关樾灭掉六个本土部落,并大力在九州岛西北沿岸建设‘望乡城’的时候,邪马台国的使者到了。
公孙康曾派公孙模领兵振兴扶桑的邪马台国,史称“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后来邪马台的女王卑弥呼还派出遣魏使,觐见过魏帝曹丕。
她是个非常懂得在该跪下的时候跪下的女王。
使者是个矮小的老者,操着生硬的汉语:"我国女王卑弥呼,愿永世称臣,岁岁纳贡。"
关樾看着使者献上的贡品珍珠、珊瑚、漆器,还有一封用汉字书写的国书,陷入了沉思。
上面的印章文字赫然是‘汉委奴国王’,还是汉光武帝刘秀赐予的。
那么,咋办?!
这种事情便已经不是关樾这个级别的能够处理的了,只能立刻上报朝廷。
三个月后,关樾在已经建设完毕的望乡城,等到了朝廷的回复:
承认汉委奴国王为大汉的藩属国,并建立朝贡关系。
同时,为了促进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以及维持东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朝廷特委任一名征夷将军,赐开府。
如西域都护幕府,职责是监督调停诸国。
邪马台国献出濑户内海沿岸一座城池(后世大阪一带)为征夷将军幕府驻地。
征夷将军是司马昭。
喜欢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