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孟秋自恋,按照国的尿性,干出这样的事,真不稀奇。
另一个时空,几十年后,华国的诸多研究人员还会遭遇各种“意外”。
安检工具这样的东西,技术并不复杂,也没什么杀伤力,作为她明面上的项目,刚刚好。
至于真正研究的东西,那就不能让外人知道了。
将新项目搭建好,孟秋带着大家开了个头,剩下的将任务布置下去,她则安排好时间,往返不算太远的空军基地研究所。
新一代的轰炸机已经定型,在获得“夜鹰”之前,暂时命名为“h-8”的轰炸机已经基本确定,一开始研究,就没有往隐形上面靠。
因此,“h-8”的研究中,虽然借鉴了“夜鹰”的部分技术,比如机体设计等,但这款轰炸机并不是隐形战机。
隐形战机是空军基地研究所的下一个项目,也是目前孟秋暗地里真正参与研究的项目。
叶总师道:“你上次带来的资料,我们结合‘夜鹰’认真研究过,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天时地利人和,目前至少占了两个,怎么能不试试?大家一致认为要进行这个项目。”
孟秋一点儿都不惊讶,华国的科研人员们从来都不惧怕从零到一,哪怕手里什么资料都没有。
这次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感谢国送的战机。
孟秋一过来,便直接去开会了。
他们肯定不能照搬国的隐形战机,具体怎么设计,还要深入研究。
这场会议参与人数不多,只有孟秋、叶总师,以及空军基地研究所的几位教授。
几个人围着桌子,头脑风暴,从外形设计,到吸波材料,再到特殊部位的隐身处理。
“你们来看这张图,这是根据与‘夜鹰’交过手的同志的描述,画出的‘夜鹰’的图形。夜鹰’外形设计就很值得借鉴……”
“常规的布局是肯定不行的,或者将主翼的后掠角设计成可以根据飞行速度调整的布局……”
“不行不行,这种设计结构太复杂,整体重量也过大,不够灵活!”
“要么就不要水平尾翼……”
“材料上,要用到的吸波材料显然不止一种,小孟资料中提到的那几种,我们已经向材料研究所咨询过,其中……”
“驾驶舱的玻璃肯定是要特制……”
这场会一开就是一个星期,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研究论证是否可行,再之后是方案设计、实验研制、设计定型。
这一切完成,才能进入试飞阶段。
总之,战机的研制时间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空军基地研究所的同志们已经习惯了。
孟秋不太习惯。
上一次,以及上上次,她都是中途加入,还没感受到时间长,这次从头开始,听他们说四五年是常有的事,她惊呼:“这么久?”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呢!”
孟秋挠头,一架战机要研究四五年,那轰炸机、歼击机、运输机、侦察机,这么多种,能研究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