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物资到货的过程中,白梦云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心中充满了焦虑。她时不时地看一眼时间,恨不得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终于,所有的物资都到齐了。
快递员一趟又一趟地将包装严实的纸箱搬进白梦云宽敞的客厅,原本整洁的空间很快就被这些物资堆得满满当当,放眼望去,好似一座小山丘。
白梦云站在这堆如山的物资中间,眼神中交织着激动与紧张。
激动的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集齐了能帮助沈将军和边疆百姓的东西。
紧张的是,她深知这些物资对于身处旱灾困境中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成败在此一举。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这些物资。
她先将一袋袋饱满的小麦、玉米种子摆放整齐,用手轻轻拂去种子包装袋上的灰尘,眼神中满是期许,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种子在边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模样。
接着,她把打印好的种植方法说明仔细地塞进每袋种子的包装里,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可千万别弄错了,一定要让沈将军他们清楚怎么种。”
随后,她又把那些形状各异的抗旱工具一件件地拿出来,检查是否有损坏或遗漏的零件。
她拿起滴灌设备,认真地研究着使用方法,还在心里默默想着如何能更清晰地向沈将军解释清楚。
对于那些装着保水剂的小袋子,她更是小心翼翼地摆放,生怕有丝毫的破损影响了效果。
在整理粮食和饮用水时,白梦云的动作格外轻柔。
她抚摸着一袋袋沉甸甸的大米和面粉,想象着边疆百姓们吃到这些食物时满足的神情。
她看着一箱箱密封完好的饮用水,仿佛看到了人们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得到滋润的那一刻。
整理完毕后,白梦云快步走到书桌前,桌面上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了她专注的脸庞。
她拿起笔,蘸了蘸墨水,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道:
“沈将军,请你到一处空旷的仓库,我将抗旱的物资传送于你。这些物资是我能想到的、能帮助你们的所有办法了。每一袋种子都承载着希望,每一件工具都饱含着力量,希望它们能在边疆发挥作用,让你们早日摆脱旱灾的困扰。”
她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她的关切与期盼。
写完信后,白梦云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重要信息后,才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
她走到手镯前,将折好的信放在一旁,然后把整理好的种子、种植方法说明、抗旱工具、保水剂以及粮食和饮用水都一一放在手镯的传送范围内。
“沈将军,希望这些东西能帮你们度过难关。”白梦云轻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双手合十,默默地在心里祈祷着。随着她轻轻按下手镯上的传送按钮,一阵柔和的光芒闪烁起来,光芒逐渐变大、变亮,将所有的物资都笼罩其中。
在光芒的包裹下,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穿越时空,向着沈将军所在的边疆地区传送而去。
沈将军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抗旱工具和堆积如山的粮食、水,心中又惊又喜。
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紧紧地握住手镯,说道:“神仙,太感谢你了!你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第二日,随着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曦悄然洒落在这片遭受旱灾肆虐的边疆大地上。
沈将军早早地便从简陋的营帐中起身,他迅速地整理好身上的衣物,动作利落而又坚定。昨夜,他在梦中依旧思索着如何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如何才能不辜负神仙的无私帮助。
此刻,怀揣着这份信念,他的眼神中满是坚毅,仿佛要将所有的困难都踩在脚下。
走出营帐,沈将军深吸一口带着些许凉意的空气,随后大步迈向农田。
一路上,他看着周围干裂的土地和枯萎的庄稼,心中隐隐作痛,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拯救这片土地的决心。
“今日,一定要让这些种子多吸收些水分,快快生长。”他低声自言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量。
到达农田后,沈将军便立刻投入到劳作中。
他弯下腰,双手熟练地翻耕着土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却浑然不觉。
身边的士兵和百姓们看到将军如此拼命,也都深受鼓舞,纷纷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将军,您歇一歇吧,别累坏了身子。”一位年迈的百姓心疼地说道。
沈将军直起腰,用手臂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说道:“大家都在努力,我又怎能休息?只要能让庄稼快点好起来,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劳作的间隙,沈将军会时不时地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小麦和玉米种子的生长情况。
他轻轻拨开泥土,看着那刚刚冒出的嫩绿新芽,眼中满是欣喜。
“瞧,它们已经开始生长了,神仙的办法真管用。”他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道,脸上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沈将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帐,虽然身体已经十分劳累,但他的眼神中却依旧闪烁着光芒。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与白梦云联系的手镯,坐在桌前,准备向她汇报今日的情况。
“神仙,今日的小麦和玉米又长高了一些,嫩绿的新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百姓们也都重拾了信心,大家都干劲十足。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沈将军一边写着信,一边在心中默默感激着白梦云。他的脸上带着微笑,眼神中充满了温柔。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将军始终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