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会拿仿品当真品卖,更别说卖假货了。
这样店里十几件真物件出手后,沈愈猛然发现自己没古董卖了。
古玩行里有一句话:只怕无货源,不怕卖不完。
一般来说,古玩商有三种备货方式。
第一,去地摊或者古董店淘宝。
第一,掏老宅子。
第三,等人来店里出售。
除了这三种外,还有一种算是无奈之举,就是去相熟的同行手里用稍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货。
这种一般都是沈愈这种店面新开,或者那种答应了别人后又给不了人家东西,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利润呢肯定有一点。
但弊端也多。
首先同行转卖的古玩品相一般都不怎么好,大部分都是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原因也很简单,品相好的,人家自己早就卖了,怎么可能让你去赚大钱?
就算出现品相好的,往往也要捎带几件品相不好或者极为冷门压本的物件。
你要就全要。
不要?那对不起了,请出门右转。
愁归愁,但沈愈依旧是信心十足,因为他知道,一个新人想要在一个行业内抢饭吃,不付出点辛苦是不成的。
抬头望了望天空,此刻火红的太阳已经悬于天际之上,松开一个衬衫纽扣,沈愈只想大吼一声:天不生我沈启南,古董鉴赏长入夜。
但想想自己都往三十岁奔了,这么中二的话还是留给年轻人说吧!
“包子,刚出锅的喷香小笼包,十块钱一笼,童叟无欺……”街边老陈头的叫卖声瞬间勾起沈愈肚子里的馋虫。
摇头自嘲一笑,沈愈大步朝老陈头包子铺走去。
天光透亮。
字画区。
沈愈一边吃着手中的小笼包,一边端详“柳氏书摊”前挂着的纸质万年历。
说是书摊,实际是个杂项摊。
一块巨大的红绒布上摆着大大小小上百件古玩。
除了沈愈这个潜在买家外,摊前偶尔也有那么两三个游客或者藏家驻足观望。
但他们往往看上几眼就摇头散去,没有任何要蹲下来细看的意思。
具体缘由也很简单,摊子上的古玩一水的新、残、破。
也就是所谓的一眼假,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
摊主老柳是个有些谢顶的中年人,此刻的他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一台老式砖头收音机。
里面播放的是长篇评书《隋唐演义》。
这一集沈愈早就听过,属于原著里较为精彩的桥段:
“岳王府秦琼会李靖,齐国远灯会解诗谜。”
因为听的入迷,老柳根本无心招揽生意,当他听到大忽悠齐国远吃元宵非但不给钱还把人家碗里的铜钱当彩头拿走时,乐的直拍大腿。
沈愈将最后一口小笼包塞进嘴里后,也跟着笑了笑。
他到不是觉得评书里的人物好笑,沈愈脸上的笑容是为了自己。
因为他感觉自己今天怕是要捡漏了。
还是个难以想象的大漏。
沈愈看中的物件是一副字画。
画为立轴,绢本设色,被老柳当破烂一般随意丢在摊子某处角落里。
在已经打开的卷首处可见四句题画诗: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字迹圆劲有力,挥洒自如,纵然是当代书法大师见到也要赞一句:真乃纵横飘逸,千金难换的好字。
“陈哥要的字画今天算是有着落了,难道是我运气好注定要捡个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