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冥想合集 > 第7章 杀灭一切烦恼(第4页)

第7章 杀灭一切烦恼(第4页)

先,正念本质上就是“感知推理”,因此它可以确保大脑的「预测模型」根据感觉的输入保持更新,减少进一步的预测误差。

其次,正念通过对现实体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聚焦,可以提升感官输入的精确度,确保大脑录入的数据是最真实的客观世界。

最后,正念要求我们对当下面对的现实,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不再产生贪恋或者厌恶的“习性反应”,因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过潜意识中过往经验对当下的影响,降低了“先验预测”的精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正念,一切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无论是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中的“连接当下”,还是森田疗法中的“为所当为”,事实上都在强化身体依据实际感官体验、自下而上的“感知推理”,弱化大脑依据过往经验、自上而下的“主动推理”,殊途同归。

同时,借助“贝叶斯大脑”,我们也可以给佛教的诸多真理提供更精确的、脑科学视角的解释。

作为正念起源的佛教修行,旨在体会「无常」、「无我」和「苦」的真理。

关于世间一切现象都在变化的「无常」真理,从预测编码的角度来说,长时间进行正念练习的人,不断地通过输入全新的感官数据来修正大脑内部关于世界的模型,那么其「先验预测」的精度就会较低,个体对世界的信念就会是“一切都可能生,任何变化都是被允许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全然接纳的心态,所以注意力、行为、决策都是灵活流动的,对世界的感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不会固执己见地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总输入相同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因为预测模型的实时更新,前后两次同样的外界刺激带来的感知也会生变化,例如以正念的态度觉知痛苦,痛苦就会慢慢消散,今后再遇到同样的场景,就不会再体验到痛苦。

这便是「无常」智慧在脑科学视角下的解释与底层逻辑。

同理,除了被观察的对象一直是在变化的,因为内在预测模型的不断更新,观察的主体本身也是无常的。

一个人大脑的预测模型,是ta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看法的集合,是构成「自我意识」的核心,因为正念对模型的不间断更正,也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自我」,这也就是「无我」的本质。

至于佛教「苦」的真理,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苦,也可以从预测编码的角度得到科学的阐释。

正是由于外界的无常变化,大脑永远无法彻底消除「预测误差」,所以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围绕着“平静基线”产生上下对称的情绪波动,有多少快乐,也就有多少痛苦。

换句话说,求存的本能,通过引动精神与肉体的苦乐感受,来驱使我们在现实中趋利避害,不断地向世界索取能量、资源,满足自己的欲求,规避风险与危机。

因此,只要我们还活着,有源源不断的“对生的欲望”,那也就会有延绵不绝的“对死亡的恐惧”;为了求生存,我们永远会遭受“不满足”之苦。

o

生命的意义:追求「自由能」最小化

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提出了“生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人们宇宙趋向“熵”并走向消亡,而生命体却强烈抵抗这种趋势。

相较于宇宙中熵的必然增加、秩序的必然减少,生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会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方式来维持或者增加内部的秩序,例如摄取食物,吸收负熵,并将其转化为无法做功的热能,来维持生命的“低熵”状态。

那一个生命系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确保熵的最小化,维护自身的存在呢?

答案就是那些「追求最小自由能」的系统。

神经科学家卡尔弗里思顿将个体所期望进入的状态(预测)与个体感官感受的状态之间的差异,即前文所提及的”预测误差“,称为「自由能」。

他认为,从单个细胞到拥有数十亿神经元的人脑,所有的生命组织形式都是由“追求自由能最小化”的意志驱动的。

换言之,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活着都是为了不断缩小“期望”与“感官感受”之间的差距,减少“意外”的生。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自由能的最小化”也就意味着“熵”的减少。

追求自身的自由能最小化,使生命体可以准确预测其所在环境中的事件,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降低不确定性和意外,从而保持生命系统熵的最小化。

就像是一个能够准确预测食物在哪里出现的动物,可以避免在森林里随机游荡,更高效、节能地吃到食物,进而更好地确保自身的“生存”。

可以这么说,大脑的“预测编码机制”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自由能原理”为“一个存活着的生命必定会作何表现”提供了第一性的底层逻辑,那就是「追求最小的“预测误差”」,或者说「追求“自由能”的最小化」。

因为只有自由能最小的生命系统,才可以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

归根结底,上到我们意识层面的思想情绪、人生意义和价值,下到我们无意识层面的大脑身体与细胞分子构造、基因编码,甚至非生命的基本粒子,都在贯彻着“求存”的自然意志。

因此,宇宙的第一因,正是「存在」本身;存在本身并无意义,正是因为“难以求存”,才衍生出了种种“意义”。

回归到人类的精神心理世界,我最后想和大家说一句:

不要因为对人生意义的诘问陷入到虚无与迷茫,因为我们的生命本身并无意义,认真纯粹地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如果感觉文章有帮助

欢迎点个“赞”和“在看”,留言分享

欢迎将我的公众号星标

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哈

往期精品文章:

走出焦虑、抑郁,其实什么都不用做

焦虑症、强迫症,是对自身感受的“迷信”|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为什么小时候的乖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焦虑、抑郁?

「为所当为」是唯一正确的事情,不需要目的和理由

焦虑、内耗、抑郁时,千万不要一直刷手机了

喜欢冥想成神请大家收藏:dududu冥想成神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