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男子的脸上就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仿佛他已经领悟了这个世界的真谛。
而晏安,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晏安拿到论语之后,很快就领悟了这本书的精髓,这本《论语》以语录为主,故事为辅,里面有很多角色,孔子是主角,而他的弟子,颜回,子渊,子骞,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所有的弟子,都在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中,讲述着不同的道理。
“不愧是被系统认可的圣人,这一套理论,简直匪夷所思!”
饶是晏安已经超越了这个年代,但在看完之后,也不禁为之震撼。
“你不是一直在学习吗?远道而来的朋友不是很开心吗?人不为己,不为己天诛地灭,岂不是君子?”
这难道不是在向人们表明,学习有多重要?哪怕是在晏安那个世界,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跳出地球的地步,但在这个世界,学习才是真正的真理。
“不学习,不学习,不学习。”
这不是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从书中学到东西,而是要多想多用。
作为一名科学家,晏安很清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就是要将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吗?
就算是他,也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把真相说清楚。
“温故而知新。”
这就是让人在学习之后,要不断的温习,不断的学习,这句话也是对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是要不断的去领悟。
“朝闻道,死而无憾。”
对于晏安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如果能拿到宇宙统一理论,他宁愿现在就去死,也在所不惜。
“聪明好学,谦虚有礼。”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毕竟一个人终究是有极限的,什么都看不透,就算是晏安那样的高智商科学家,也比不上一个农夫,一个工人在关键的时候甚至比他还要重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不问?那样的话,十有八九会死。
这些论语的字里行间都牵扯到了认识论的哲理,让晏安颇有触动,这位圣人所处的时代,恐怕与现在的时代相差不大,能领悟到这种程度的人,确实称得上是圣人,就算是达摩老祖,也是望尘莫及。
而且孔子对人性也有很深的理解,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畏,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他的眼界会变得更高,他的心也会变得更宽广,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浪费时间。
“君子好逑,君子好逑。”
这就是一个人和一个帝王之间的差距,一个人再能装,也不可能有一个帝王那么伟大,两个人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但这并不代表晏安就彻底接受了《论语》,虽然这本书上说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和平,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但如果这样的话,人类的心智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被束缚住了,会发生什么?
比如书上说过,要忠于自己的君主,可君王如果是个傻子怎么办?那还用得着对他忠心耿耿吗?那岂不是成了待宰的羔羊?
还有,书上说要孝敬父母是对的,但书上说,父母做错了事,就要无条件的遵从,死后要守孝三年,这也太过分了吧,人要这么做,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的否定先辈的历程,只有将其打破,方能再生。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