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楼后门出来,依稀还能听见隔壁住的人家说他们中午做菜好香的事。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以后这样的饭菜香,他们每个月都能闻到一次。
将早上担来的箩筐重新扛上肩,里面的石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酸菜坛子。
刘得益一个人住在酒楼里,付老板留下的这些腌菜、干菜根本吃不完,就让缘哥儿带一些回去。
付东缘起初是拒绝的,他们要想吃酸菜,可以自己做,村子里什么食材没有?做这个也是极容易的。他想的是得益叔腿脚不好,不爱出去买菜,这些留着可以多吃一阵儿。
等下个月来,他们再给他带新鲜的瓜果蔬菜。
可刘得益铁了心要让他们带些酸菜回去,连拐杖都不拄,抱着酸菜坛子,一瘸一拐地靠近他们放在墙角的箩筐,吓得周劲赶忙过去接。
没法,只能收下。
“今日那笋,大板喜欢,这酸菜你们带回去,挖了笋来,还能再吃几顿。爱吃就要趁新鲜吃,趁心里有念头的时候吃。”刘得益看着两个孩子,笑容满面道。
付东缘今天没听到一句周劲夸他的话,挑着眉问:“大板真的喜欢吗?”
周劲闷声点头,没说多喜欢,但心里已经将河源村附近山里的竹林盘过一遍了,知道哪儿的笋新鲜,哪儿的笋正冒尖儿。
“我们走了,叔您别送了。”小楼下午要去学堂,先走一步,付东缘与周劲向刘得益辞别。
“好,好,你们路上慢些,我就不出去了。”刘得益只送到后院天井处,连门都没出。若付老板在,这个活儿,应该是他的。按照他的脾性,定是要送到城门处,看着哥儿和哥婿上了车才会折返。
刘得益要替老板演这出戏,只能演屋里的,要是和哥儿、大板一起出现在大街上,会引人怀疑。要想将这戏长久而不出错地演下去,只能低调为上。
周劲和付东缘来到街上,去给凤姨买东西。
付东缘最初的设想是买双千层底的布鞋,结实又耐用。
和周劲一样,凤姨出行靠的是草鞋,走坏了就再编一双。但听周劲说,凤姨住的马头崖,都是怪石嶙峋的山岩,在这样的山路上走,太容易划伤脚了。
送鞋最实用。
周劲赞成哥儿的主意。
进了一家卖鞋的铺子,付东缘挑挑拣拣,选了一款样式简单颜色也不花哨的千层底布鞋,问店老板多少钱。店老板开口要价四百五十文,说他们做鞋的手艺是京城的老工匠传进来的,整个开阳县只此一家。
四百五十文?
太贵了!
不是付东缘心疼钱,他这东西买下了,也很难送出去。
一双草鞋才三文,自己编的还不要钱,要是被凤姨知道这双鞋是用将近半贯的钱买下的,怕是怎么着都不肯收。
砍砍价倒是能抹个零头,少个几十文,但这样的价钱对于一个月只花几个铜板的农家人来说,还是太贵。
付东缘这个不熟悉这个朝代物价的人,看了都想退出去,别说周劲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庄稼汉了,他要知道这里随随便便一双鞋都要几百文,根本不会踏入。
他脑袋里飞快换算的是,村子里的肉贵些,但墟场的便宜,等墟场开市了,猪肉卖十五文一斤,四百五十文可以买三十斤的猪肉,他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多的猪肉。
周劲还在那傻站着,计算一双鞋等于多少粮食、多少肉,人已经被付东缘拉出了卖鞋的铺子。
“不买了么?”周劲脸上带着没回过神来的迷茫。
“不买。”付东缘说,“知道是这个价钱,我买一双送给你,你会穿吗?”
周劲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带犹豫:“不会。”
“那不就得了,买给凤姨,凤姨坚决不要,或是要了但不会拿出来穿,那还有什么意义?”付东缘拉着周劲继续在街道上搜寻,寻找着合适的“回礼”。
忽的,一家布店门口的小摊吸引了付东缘的注意力。
他拉着周劲走了过去,发现这家摊子远看像是在卖鞋,近看不是,它卖的是鞋底。
“自己纳的鞋底,很结实,哥儿要来一双吗?”卖鞋底的妇人一眼就看出这对年轻的夫夫,一个活络些,一个闷头闷脑,家里一定是夫郎做主,所以张口就像这位爱笑的哥儿推销。
付东缘先拿起一双,上手试了试鞋底的质量,觉得不输于刚才的那家“专卖店”,才开口询问价格,“这样一双鞋底,要多少钱?”
“六十文,也就收个布钱和针线钱,很便宜了。”
六十文,乍一听只有刚刚那家“专卖店”的零头,确实便宜,但付东缘知道里头还有水分,还能砍,便说:“你打个对价给我,我多买几双。”
付东缘上来就砍了一半,那妇人不干,说:“三十文连布价都不止了,你诚心要的话,一双少个十文,五十文给你。”
付东缘心里打定主意要买,面上却装做不是很中意,挑挑拣拣,然后给出一口价:“我要三双,一百文,能不能卖?”
妇人眼睛里流露出犹豫的神色。
恰好这时,进城来买东西的大牛碰上他们,大步流星地走过来,一脸急相:“好了吗,好了我们就回村了。再晚些,没到村口天就黑了。”
他这话在那妇人听来就是一种生意即将失败的讯号,急着走的人多数是不会付钱的,她面上犹豫更多,就在付东缘转身要与大牛说话之际,妇人开口:“好了好了,便宜卖你,一百文给你拿三双,大小你瞧一瞧。”
付东缘刚来这摊子边上时就全部扫视了一遍,这儿没卖尺码特别大的鞋底,多数是哥儿和女娘穿的,尺码差不离,像大牛这种,来了就是白跑。
不过多翻翻,还是有惊喜的。
付东缘根据早上在泥地上测量的足印,用手做参照,挑了两双尺码一样的,又翻翻捡捡,意外拾得了一双尺码最大的,捏在手里,笑着看周劲。
周劲目光同哥儿对上,然后很自觉地走到老板跟前去付钱。
一百文,对于买东西时会将一文钱攥出水来的农家人来说,也不少。
付东缘看周劲从钱袋子里,几个铜板几个铜板地掏钱,忽然发现他这钱袋子和早上在益和堂用的那个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