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阮绵笑着打趣:“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从兴州回京两年,对姨母来说岂不是万古千秋那么久?今日姨母好容易见到我,都忍不住喜极而泣了!”
周氏闻言破涕为笑,正欲嗔怪几句,想起外甥女已是一国之母,尊卑有别,她不可造次,便温和一笑道:
“瞧我这样儿,叫娘娘见笑了。娘娘如今身子可还好?每日用膳可吃得下?”
“姨母放心,御医说我这胎极稳,素日反应不大,只要不是大油大腥之物都能吃下,也很少呕吐。”
“如此便好,娘娘福泽深厚,臣妇也就放心了。”
见周氏一直拘谨,阮绵劝她私下里无需太拘束,周氏不肯,直言礼不可废。
阮绵无奈,不再劝,将屋中一众人都屏退,只留绿茉和春芽在跟前,好叫她母女二人放轻松,又招呼她们喝茶。
“你们来京这一路,还顺当吧?”阮绵放下茶盏问。
周氏笑道:“托娘娘的福,一切顺当。之前陛下下令,全国各地盗匪,只要愿意改邪归正,便可回归原籍,安居乐业。
这一路走来,盗匪流寇已较之从前少了许多,又有牛二等人一路护送,甚是太平。
瞧我,忘记讲了,牛二他们山寨的人皆已归返原籍,牛二几个被编入了当地卫所的军籍,知晓我们要来京,他特意带着人送了一程。”
阮绵颔,前几日听闻,自那厮下诏后,许多盗匪弃恶从善,据各地上报统计,已约有五万盗匪返归原籍,清丈土地的诏令下达后,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许多人本就是走投无路被迫落草为寇,如今皇帝下令既往不咎,赋税徭役也减轻了许多,还会重新分配土地,谁还愿意继续做人人唾骂的盗匪?
这时,外面传来宫人口呼“陛下”的声音,须臾,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身姿颀长的身影。
周氏母女早已起身,朝来人跪拜:
“臣妇女拜见吾皇陛下。”
“姨母快坐,都是一家人,勿要外道了。”
齐民瞻让二人起身,阔步走过去坐到妻子身旁,温声问:
“今日可有哪里不适?”
阮绵摇了摇头:“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听说姨母来了,我来见见。”
下的周氏母女早已坐回椅子上,一直低垂着头,听着帝后二人你一句我一句交谈,不分君臣尊卑,显是夫妻和美,心中微惊。
周氏不由微微抬头,只见年轻的帝王俊朗非凡,眼中含笑的端起桌上的半盏茶,很自然的一口喝下。
她自是知晓,那是适才绵绵喝剩的,见此,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下了。
齐民瞻放下茶盏,看向周氏:“以后都在京城,姨母可常来宫中见绵绵。”
周氏闻言,心中一喜,不仅因能常见到外甥女,皇帝此态度,也是表明他看重苏家,看重他的夫君。
她欠身一礼:“陛下圣恩,臣妇感激不尽。”
又寒暄了几句,齐民瞻站起身,并捏了捏阮绵的手。
阮绵会意,朝周氏母女道:“姨母、表姐,你们先坐,我去去就来。”
说着起身,跟齐民瞻一起出了偏殿,来到主殿。
“你与姨母她们许久不见,午膳便留她们在宫里用吧。正好今日云舟之子满百日,在府中设宴,我去捧个场,不能陪你了。”
齐民瞻摩挲着阮绵的手道。
原来是要去吃席!
白皙的手指戳向他的胸膛:“哼!你把怀着身孕的娘子丢家里不管,自己跑去大鱼大肉,心中可有愧?”
这些日子她入口清淡,原本口味偏重的他也跟着吃得清淡。
齐民瞻将她的手揉进怀里,轻咳一声:
“经你提醒的确有些。”
阮绵扬起脸:“我记得成国公府有个来自江南的大厨,他善做糟食,尤其糟鹅掌,极是味美,我如今吃不得大油大腥之物,想来这道菜是能入口的。”
齐民瞻闷笑:“好,我给你带回来,若当真能吃下,便让那厨子日日做了给你送进来。”
阮绵习惯了给他增加难度:
“记住,我只食右掌。”
毕竟男左女右嘛。
齐民瞻笑道:“谨遵皇后娘娘令。”
齐民瞻换了一身衣裳正欲离开,阮绵塞给他一只雕花檀木匣。
“前几日才做好,我不能亲自前往,只能劳你替我捎去了。”
他笑着接过,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是一枚精巧别致的金镶玉寄名锁。
掌家理事多年,人情往来是她的长项,自己夫君的好兄弟,兼左膀右臂家中有喜事,她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