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不能忘却的长征 >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2页)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2页)

他一样要从鸭绒睡袋里滚出来,窝在雪地里;

他的枪炮一样会冻住,无法使用,步枪的润滑油被冻住,扳机很难扣下去。即使扣下去了,撞针上的弹簧被冻住,不能撞击子弹,于是枪成了根球棍;

越野车、卡车的电池也无法正常工作,充进去的少、消耗的快,很快电池就会没电。特别是车辆和坦克,需要长时期的热车,这一点在紧急转移中特别致命,后来龙源里美军丢弃了一千多辆汽车、装甲车,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漫天风雪里,他们同样瞄不准,看不清,特别是夜晚。

更为重要的是,高寒风雪天气大大限制了美军空军的威力。除了清除机场积雪、动机热车这些事项外,还在于大大降低了美军的战场感知度。

志愿军埋伏在冰天雪地的冰原上,身上披个白布就是最完美的伪装,美国空军依靠目视侦查,是很难现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同样恶劣的气候,对装备优势一方的影响要大于劣势方。优势方的装备优势无法体现,就只能跟劣势方比拼环境适应能力、勇气和毅力,这就是志愿军的强项了。

再说说地利。

从宏观环境看,美国是跨了一个太平洋作战,志愿军在家门口作战,即使志愿军缺乏有效的运输工具,后期美军大量轰炸道路、铁路,也比美军补给要方便。

在美军仁川登陆前,美军在日本储备的弹药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像军服、食品可以从附近国家和地区来采购,但是武器弹药呢?只能从美国本土补给。

当然,美国人有强大的运输舰队,志愿军无法从海上袭扰,可是这得花钱啊。同样一颗子弹、一炮弹,双方的运输成本天差地别。

对于美国这种民主国家,打仗花钱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打不赢的时候。

从微观环境看,朝鲜的地形简直是为志愿军这种轻步兵预先设计的。

朝鲜半岛是南北长约o公里,东西宽约o公里,三面环海的狭长型半岛,最狭窄处的蜂腰部(元山至平壤附近)东西宽仅o公里左右,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地段战略意义较大,也一直是志愿军关注的重点。

半岛全境多山,占全岛总面积的,多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平原占o%左右,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沿海。

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致分为北部高原山地(主要由盖马高原和狼林、咸镜、摩天岭、赴战岭等山脉组成)、东部山地(主要由大白山脉、小白山脉构成)、西部及南部平原丘陵(主要包括西部的平壤平原、载宁平原、汉城平原以及南部的洛东江中下游平原等)。

朝鲜的山地地质多为水成岩,除山顶的露岩部分外,构筑工事相对容易。山区不利于机械化军队行动,便于灵活的步兵进行地面攻防作战。

朝鲜半岛有漫长的海岸线,但能用于登陆的港湾和岸段多位于南部及西部,如南浦、海州、釜山、襄阳、高城等地。

这些登陆区虽然近海水浅、礁石浅滩较多,但由于潮差较大,为大规模登陆行动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岸上地形平坦、交通达,平原地区多政治、经济重心,便于登陆部队向纵深展、控制要点。

o年月,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就充分利用了登陆行动的突然性和登陆位置的战略价值,扭转了朝鲜战争初期的不利战局。

相比之下,东海岸虽然近海水域宽阔,岸边千米~千米水深就可达到o米~oo米,潮差也小,使于舰艇近海活动,但是,从北向南,咸镜山脉、赴战岭山脉、大白山脉盘桓整个朝鲜半岛的东面大部沿海地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地段断崖绝壁较多,便于防守不于利登陆进攻作战,更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并向纵深展。

朝鲜北方水系大多源于盖马高原,北部的河流流入鸭绿江,南部的河流多呈现上游南北走势、下游东西走势。

从北到南的主要河流依次有清川江、大同江、临津江、汉江、锦江、蟾津江、洛东江等。这些都属季节性河流水位变化明显,雨季、春季融雪期水流湍急,影响部队机动、运输。

朝鲜半岛每年的o月至次年月为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大陆的北风或西北风影响,南北温差较大。北部山区最低温度甚至可降至零下o°c-o°c,积雪厚度达米左右,不利于作战。

从月至月的春季,天气晴朗,北部地区化雪解冻,地面泥泞,影响机械化部队机动。

从月至月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各地普遍高温多雨,容易造成山洪暴、河水泛滥,阻碍交通。从月至o月的秋季,晴朗少雨,气候温和,便于部队行动。

朝鲜半岛的地形条件,大大降低了美军的战场感知度。

美军打仗特别重视战场感知度,举个小例子。

朝鲜战争打了两年后,苏联终于同意卖给志愿军苏军装备o年以内的装备,包括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但是价格仍然高得让人指,一炮弹要两黄金。

志愿军第炮兵师先装备,舍不得打空炮实验,决定实战实验。

年月,美军为的联合国军先是动了所谓“有限度的夏季攻势”,接着又动了“秋季攻势”。

师o火箭炮兵团,配属东线第军作战,反击美第师;火箭炮兵第o团,配属中线第军作战,反击美骑师;火箭炮兵第o团配属西线第军作战,反击英军第旅。

炮兵师入朝第一炮,是所属第o团打响的。年月日,o团奉命支援志愿军军师团,反击进占我后洞里阵地的美师的两个营。美军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起进攻,志愿军且战且退,将美军约一个营的兵力引到我军预先设定的火箭炮覆盖地。

敌人进入后,火箭炮随即射,全团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同时齐放射击。瞬间,枚火箭弹如无数条火龙,闪电般飞向后洞里美军阵地,把美第师两个营全部覆盖在炮火弹群之下,顿时毙死毙伤美军oo余人。

预先在高处的观瞄组,通过望远镜看到战果后,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向师部报捷,师部跟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快跑!快跑!快转移!”

随即,该团撤出阵地,过了大概五分钟,美军的轰炸机、远程火炮就覆盖了志愿军的火箭炮阵地。

这就是美军强大的战场信息感知能力,空中有飞机,地面有观瞄组,还有早期的炮侦雷达,部分美军甚至还有热视仪。

各部之间始终保持紧密通信,这种通信后来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数据链。

一旦某部被袭击,立刻判断袭击火力的方位、距离,空中支援、远程火炮支援随即覆盖。

但是,朝鲜的这种地形大大降低了这种战场感知能力。

志愿军刚刚入朝时,美军始终无法判定志愿军的兵力,就是因为志愿军与美军遭遇后,打一仗,然后立刻钻进朝鲜北部的高山密林中,如同一个巨大的影子,美军的侦察兵从空中根本看不到。

后来联合国军的失利战报接连传来,麦克阿瑟亲自坐上侦察机去中朝边境看了一圈,茫茫雪原寂静一片,所以他仍然不相信有大股中国军队入朝。而此时,在朝志愿军已经过o万人。

从微观战场看,这种地形优势是志愿军装备劣势的最大弥补。

客观来说,如果战场在东北平原,志愿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美军的,就像苏联能在一个月内消灭关东军一样。日军预设防线,大量被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包抄后方、侧翼,被合围,然后被歼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