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还记信吗?”朱元璋心说,怎么感觉这个日记不太正经呢?
不过也是,正经人谁记日记?
“皇上应该听说过文集吧?要做文集,不能只凭记忆啊,但凡写过的字,都得留好底稿才行。”刘基把一本日记折页,递给他道:“老臣不才,也与宋景濂共执文坛牛耳多年,出个《诚意伯文集》没毛病吧?”
“没……有。”朱元璋讪讪道:“诚意伯这个爵位低了,当时咱正因为杨宪的事儿迁怒先生,后来好几次想给先生进爵,可先生都坚决推辞了。”
这也是他现在不大愿意跟刘伯温接触的原因,总觉得亏欠了对方。所以总是不由自主的就放低了姿态,好没面子的。
所以说,亏欠心理是最可怕的。要么杀了自己,要么杀了对方……
“皇上误会了,老臣真心喜欢诚意伯这个封号。”刘伯温却正色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正心诚意,乃是老臣毕生追求的境界啊!”
“真的吗?”朱元璋一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老臣对陛下,从不说半句假话。”刘基沉声道。
朱元璋心道,是不说半句,但一句两句可没少说。他打开日记,翻到刘伯温折起的那一页,果然看到了日记后面,附有一封短信,正是写给廖永忠的那封。
而且朱元璋能认出,这就是被烧掉的一封。
因为残存的字迹,基本能跟眼前这封能对上号。
不说严丝合缝吧,也是鼻子对鼻子眼对眼。
信的内容却毫无问题,都是退还礼物,十动然拒,一副拒绝舔狗的高冷女神范。
再看另一封信,也是差不多。虽然不能就此判定,两封信一字不差,但至少是大差不差,出入不会太大。
“那为什么要烧掉呢?”朱元璋喃喃道。
刘伯温并不答话,以朱老板的智力,怎么可能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伎俩呢?
其实胡惟庸这招的关键,在君臣不相见。不相见,则两相猜疑,自然容易挑拨。
但现在,让老六这一搅和,君不得不来见臣,于是刘伯温就有机会化解皇帝的猜疑。
到了这一步,对刘伯温来说,易如反掌。
……
“算了,不想了。”朱元璋便跳过这一段,定定望着刘伯温道:“先生就在咱面前,直接问你多简单。”
“不错,何必猜来猜去。”刘伯温微微颔首道。“陛下请问吧?”
“先生,瓜步沉舟,你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朱元璋一字一顿的问道。这根在他心里插了多年刺,他终于要动一动了。
第六十四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回皇上,老臣从未与闻密谋,也绝不赞同廖永忠的行径。”刘伯温迎着朱元璋令人胆寒的目光,正色答道:“如果老臣预先知道,一定会全力阻止他们的!”
“哦。”朱元璋不置可否的撑了撑腰间玉带。“咱自然是信先生的,可咱明明记得,先生向来反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也曾极力反对禅位大典。”
刘伯温知道,朱老板在动杀机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做这个动作。
“是,皇上说的都是事实。”他点点头,不慌不忙道:“臣自始至终,都反对继承小明王的法统,主张继承元朝法统,但绝不是为了自己考虑,也不是为了所谓浙东党。而是为了皇上的大明,为了我华夏的百姓!此心昭昭,天日可鉴!”
“怎么讲?”朱元璋听着有些不爽,刘基把调门拔得太高。感情自己当初想继承宋统,就不是为了大明,不是为了华夏的百姓?
“陛下,因为宋统是不完整的。不消说南宋这个偏安一隅的烂怂。就是北宋,也从没真正统一过中国。”刘伯温语重心长的说道:
“从辽太宗耶律德光算起,燕云十六州落入胡虏之手整整三百年!从金灭北宋算起,整个北方被异族统治了两百四十年!一直到皇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复幽燕,南北混一,才结束了这段漫长的屈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