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怎么写好一本? > 第189章 赋予小说思想内涵(第1页)

第189章 赋予小说思想内涵(第1页)

方向一:主题升华式结尾

技巧分析

在小说结尾处运用主题升华的技巧,实则是一种对作品思想境界的拔高,它如同在故事搭建的大厦顶端,镶嵌上一颗璀璨且更具光芒的宝石,让整个作品熠熠生辉。其核心在于巧妙地将原本贯穿全文的主题进行深层次拓展与延伸,引导读者的思维从较为具体、微观的故事层面,跳跃到更为宏大、抽象的思想维度。

从个体层面出,小说或许起始于描述某个人物的一段经历、一种情感或是一个小小的愿望,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在结尾时,借助特定的情节触点,将其与社会、人生乃至人类命运等宏大主题相互关联、交织。这种升华并非生硬的嫁接,而是基于前文情节的自然流淌,使读者在故事渐近尾声时,能自然而然地跟随作者的笔触,突破原有的认知局限,站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进而深刻领悟小说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让作品具备更强的感染力与启迪性,在读者心中留下久久不散的余韵。

例如,一部以青少年在校园中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起初可能着重刻画主人公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沮丧、与同学产生矛盾时的困惑,以及通过自身努力逐渐克服困难、修复关系,变得更加坚强、懂事的这一具体成长过程。然而,到了结尾处,当主人公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望着台下熟悉的老师、同学,往昔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此时,作者便可借此契机进行主题升华。主人公不再仅仅局限于感慨自己个人在校园里的成长蜕变,而是进一步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江河湖海,影响着身边的人,并且承载着走向社会、为更广大群体贡献力量的责任,从而将成长的主题从个人的校园经历升华到了对人生成长意义以及个体在社会中价值实现的深度思考上,使读者也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之路以及在社会大舞台上的角色与使命。

布局步骤分析

明确初始主题:在构思小说的最初阶段,确定一个清晰且明确的基础主题至关重要。这个主题可以源于生活中的某个观察、一种感悟或是对社会现象的思索。比如,若选择成长作为主题,那就要进一步细化成长的具体情境,是聚焦于校园生活中的成长,还是职场上的成长;是侧重于情感方面的成熟,还是心智、能力上的提升等。以校园成长为例,明确是要展现主人公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挑战时,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脆弱变得坚强这一较为具体的成长脉络。

铺设主题线索: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不断地暗示、强化这一主题线索,让它如同一条若隐若现却始终贯穿的丝线,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情节珍珠。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其对成长的渴望、困惑或感悟,例如主人公在每次考试失利后,心里暗自思忖着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如何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这便是在呈现其面对成长阻碍时的思考,是成长线索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凸显主题,比如老师对主人公的鼓励话语,指出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或者同学之间分享各自应对困难的经验,这些对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强调成长这一主题;再者,情节的设置也是铺设线索的关键手段,像主人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够独当一面组织活动,这个情节展就直观地体现了他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不断为主题添砖加瓦,使读者能够逐渐明晰并牢牢抓住这条成长的主线。

结尾升华操作:当故事逐渐走向尾声,就要精心挑选一个合适的情节触点来实现主题的升华。这个触点需要与前文的情节紧密相连,同时又具备足够的冲击力,能够引导读者的思维实现质的飞跃。仍以校园成长主题的小说为例,毕业典礼就是一个绝佳的触场景。在这个庄重又充满感慨的时刻,主人公看着台下那些陪伴自己度过青春岁月的老师、同学,回忆起曾经一起为了考试挑灯夜战、为了运动会齐心协力、为了班级荣誉共同努力的画面,内心涌起复杂的情感。此时,作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主人公内心的触动与领悟,让他意识到,校园里的每一次欢笑与泪水、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成长的印记,而这些成长不仅塑造了如今的自己,还将随着自己步入社会,去影响更多的人,去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与展中,去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贡献力量。如此一来,主题便从个人在校园这个小天地里的成长,自然而然地升华到了对人生成长意义以及社会责任的宏大思考层面,使读者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沉浸在这种对成长的深度反思之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举例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堪称运用主题升华式结尾的经典之作。这部鸿篇巨制围绕着黄土高原上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展开,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奋斗与悲欢离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主人公孙少平出身贫苦农家,却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改变命运的决心。他离开家乡去黄原城揽工,干着最艰苦的体力活,住的是破窑洞,吃的是粗茶淡饭,但他从未放弃阅读,始终在精神上追求着更高的境界。后来,他又到了煤矿工作,在那暗无天日的井下,面临着塌方、受伤等诸多危险,可他依然坚守岗位,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去赚取生活的希望。

而在爱情方面,他与田晓霞相知相爱,田晓霞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女性,给予了孙少平精神上的极大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爱情跨越了阶层差异,纯真而美好。然而,命运却对孙少平极为残酷,田晓霞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这一打击几乎让孙少平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但就是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小说结尾处,孙少平拒绝了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煤矿继续工作。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升华。此前,故事更多地聚焦于孙少平个人在生活苦难中的挣扎、在爱情中的甜蜜与痛苦,以及他为了改变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些都是较为具体的个人经历层面的展现。

而结尾处他的这一选择,将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孙少平的回归代表着无数平凡劳动者,他们虽然历经生活的重重捶打,饱尝了命运的酸甜苦辣,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辛勤的劳动去实现自我价值,去为社会的展添砖加瓦。此时,读者看到的不再仅仅是孙少平这一个个体的故事,而是联想到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在平凡世界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基石,让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

这种结尾方式将小说关于平凡人在苦难中坚守奋斗、在平凡世界里追求不平凡人生的主题,从书中人物个体的奋斗扩展到了对整个平凡群体的歌颂与敬意,引读者对自身生活以及平凡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使读者深刻体会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怀揣着梦想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孙少平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方向二:呼应开头式结尾

技巧分析

呼应开头式结尾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开头与结尾的动作相互呼应、配合默契,使得整个表演完整而和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说创作中,运用这种结尾方式,不仅能够让作品的结构呈现出一种严谨、精巧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呼应的过程中巧妙地强化小说的思想内涵,让读者在阅读结束时,有一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情节都是环环相扣、别有深意的感觉。

这种呼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其中情节上的重复、逆转是较为常见且直观的方式。例如,开头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事件,故事展过程中围绕着解开这个事件的谜团展开,而到结尾处,再次回到这个事件,给出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让读者看到整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圆,开头的疑问在结尾处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小说想要传达的思想。

此外,意象、话语等方面的重现也是一种富有韵味的呼应手法。作者可以在开头设置一个独特的意象,如古老的钟楼、荒废的花园等,赋予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或情感氛围,在中间部分让这个意象时不时地闪现,加深读者的印象,然后在结尾处再次呈现该意象,并结合故事的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或赋予新的内涵,借助意象的反复出现来强化小说的思想主题;同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在开头作为一种悬念或者伏笔出现,经过故事的层层推进,在结尾处再次被提及,这时它所承载的思想意义已经在故事的浸染下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让读者在前后呼应中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更深入地领悟小说背后隐藏的深意。

布局步骤分析

设计开头关键元素:在小说开篇之时,要精心构思并设置一些独特且引人注目的元素,这些元素将成为后续呼应的重要线索和关键节点。比如,可以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像一个偏僻小镇上那座被岁月侵蚀得斑驳的古桥,桥下河水潺潺,周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透着神秘莫测的气息,同时提到小镇上流传着关于这座古桥的种种离奇传说,让人不禁对它充满好奇;或者设定一句饱含深意的话语,由某个角色不经意间说出,看似平常却又隐隐约约暗示着故事的走向,例如“有些秘密,一旦揭开,或许会改变一切”,这样的话语会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引导他们继续往下阅读,去探寻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间埋下关联伏笔:在故事逐渐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开头设置的关键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各种方式埋下与之相关的伏笔,让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情节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不断建立起与后续情节展的紧密联系。以古桥为例,主人公在小镇上的生活中,可能会时常听到关于古桥的一些新的传闻,或者在夜晚路过古桥时,总感觉有一些异样的声响从桥下传来,又或者现一些奇怪的符号刻在古桥的桥墩上,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其实都是在为古桥这个关键元素增加神秘感,也为后续揭示古桥背后的秘密埋下伏笔;对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可能会在不同人物的对话中被反复提及,每次出现时都伴随着一些新的情节展,让读者越来越觉得这句话与故事的核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更加关注其背后隐藏的意义。

结尾呼应强化内涵:当故事接近尾声,就是要巧妙地利用开头的关键元素进行呼应,通过合理的情节安排,给出一个既符合逻辑又能给人惊喜的结局,在呼应中凸显出小说的思想内涵。比如对于古桥的故事,结尾处主人公历经种种波折,终于解开了古桥的秘密,原来古桥底下藏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关乎小镇先辈们为了守护家园、抵御外敌入侵而做出的英勇事迹,而如今小镇面临着现代化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矛盾,古桥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正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主人公决定以古桥的故事为契机,起保护古桥、传承先辈精神的行动,呼吁大家重视家乡的历史文化。这样的结尾与开头古桥的神秘氛围相呼应,同时也将小说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有力的凸显,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若是以话语呼应为例,结尾处当所有的真相大白,故事中的人物回想起开头那句话,才真正明白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而读者也在这种呼应中体会到了故事中命运的交织、因果的循环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思想主题。

举例

鲁迅的《祝福》堪称运用呼应开头式结尾来强化思想内涵的典范之作。

小说开头便描绘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景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在这样看似祥和、喜庆的氛围中,却透着一种压抑和沉闷,为整个故事奠定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基调。同时,这一开头场景也暗示了鲁镇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人们在这种传统习俗的笼罩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各种仪式,却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

而故事的主人公祥林嫂,一个命运悲惨的底层妇女,先后经历了丧夫、改嫁、再丧夫失子等一系列沉重打击,她带着满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绝望,来到鲁镇做工,试图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然而,鲁镇的人们却用封建礼教那套观念去审视她、歧视她,她的遭遇不仅没有得到同情,反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嘲笑的对象。

在故事的展过程中,作者通过祥林嫂的种种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对妇女的迫害,展现了那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悲哀。

到了结尾处,小说又回到了鲁镇祝福的场景:“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同样是祝福的热闹画面,但此时在读者心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因为祥林嫂已经在受尽折磨后,悲惨地死去了,而鲁镇的人们依旧沉浸在这种封建礼教主导的所谓“幸福”仪式中,丝毫没有因为一个生命的消逝而有所触动。

这种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开头营造出的祥和热闹与结尾处的麻木冷漠相对比,更加凸显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底层人民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被封建礼教吞噬的悲惨命运,强化了小说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这一思想内涵,使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那个黑暗的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直观的认识,也对小说所传达的思想主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方向三:留白式结尾

技巧分析

留白式结尾恰似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画家并未将画面填满,而是刻意留下一些空白之处,让观赏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去填补,从而使每一位观赏者眼中都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韵味。在小说创作中,采用留白式结尾同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把故事的结局或者所有疑问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是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赋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依据自己对小说思想内涵的理解去自行勾勒故事的后续展,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反复回味小说内容,如同品味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越品越能挖掘出小说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他们在面对留白的结尾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填补出各异的结局,这使得小说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不再局限于作者单一的表达,而是在读者的参与下实现了思想的拓展与延伸。而且,留白式结尾往往会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心中萦绕着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促使他们主动去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扩大了小说的影响力和思想传播范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